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专栏 > 校庆征文 > 正文

校庆征文:烛光熠熠的美好年华

发布时间:2025-03-21  所属栏目:  点击次数:  

                                    烛光熠熠的美好年华

---记上世纪九十年代黄石二中英语教师坚守岁月

               黄石二中   叶惠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悄然吹起,在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也在萌芽。然而,对于奋斗在一线的黄石二中英语教师们来说,前行荆棘丛生,但他们怀揣满腔热忱,在简陋与希望交织的舞台上,演绎着敬业与奉献的华章。

那时的黄石二中,虽然已是省重点中学,办学条件比市内的兄弟学校优越不少,但相较于如今条件仍显简陋。教学楼多是砖混结构,墙壁在岁月侵蚀下略显斑驳;教室里,木质桌椅摆放得密密麻麻,阳光透过并不太明亮的窗户洒在水泥地面上;教学设备稀缺,投影仪是个稀罕物,仅有的二十几台老式收录机堪称“镇校之宝”,还有几台还时常“闹脾气”,物理教师李幼泉随时帮教英语教师维修收录机,确保教学不受影响;英语教材虽逐年更新,可配套资料少得可怜,原声磁带常常因为反复使用而发出“嗞嗞”的杂音……相比较而言,我曾任教的福建省宁德一中条件却要优越许多。

那时虽然条件艰苦,但英语老师们却很努力。当时的副校长王晓梅、教研组长熊昌东、副组长朱怀冶是英语组的领头雁,被同事们戏称为“四大铁娘子”的刘鄂生和我是黄石二中的英语骨干教师,我们带着王美华等一班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每日晨曦微露就赶往学校上早自习。我们的自行车后座上永远装着沉甸甸的东西:学生的作业本、自制的单词卡片、写满教学心得的笔记本、学生的日记本等。教研组长熊昌东老师上课铃响后大踏步走进教室,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讲解课文时,一边用标准的英式英语朗读,一边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粉笔灰簌簌而落,落在他日渐斑白的头发上。遇到学生对复杂语法理解困难,他就结合生活实例,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英语语境,语言规则。他还把教室一角布置成“迷你英语角”,课余时间带着学生用英语畅聊热门影视、异国风俗,小小的英语角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英语教研组副组长朱怀冶老师,他标准的美式英语特别动听,听他讲英语课,是一种美的享受。那时教室里没有空调,只有电扇,汗水湿透他的衣衫,他依旧声情并茂地演绎着英语译文。每次讲授英文名著,他都用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演来演绎,他一人分饰多种人物角色,声音在低沉雄浑与尖细俏皮间自由切换。读男士台词时,他压低噪音,模仿出那种成熟稳重的腔调,轮到女士说话,他又立马拔高声调,把女性的柔美演绎得惟妙惟肖,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语言世界,仿佛大家都一同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愈发高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用坚守与热爱,为学生点亮了英语学习的璀璨星光,铸就了黄石二中教学史上熠熠生辉的过往。

就是这样一批德高望重的中、老年优秀教师,带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认真地备课、讲课,批改那堆得像山似的作业本、日记本,大家繁忙地穿梭在学校三栋教学楼之间,记不清楚有多少个夜晚挑灯夜战,有多少个夜晚和空余时间与学生促膝谈心……天道酬勤,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我们。每年高考,一个年级虽只有七个班(后来增加到九个班),但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两位数。每届高考英语教研组连续多年在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等方面都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嘉奖。

黄石二中虽然是省重点中学,但那时教师待遇不算优厚,工资仅够维持生计,但我们从未在困难面前怯步,从不计较工资、待遇。我们用坚守,为学生推开一扇瞭望世界的窗户;用爱与责任,在知识的沃土里辛勤耕耘,引领一批又一批学子带着流利的英语、开阔的视野迈向高等学府、融入社会,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力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所有教师压力很大(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压力更大),但有一点是可喜的,下午最后一节课,50岁以下的教职工必须根据个人特长参加排球、篮球、乒乓球、唱歌、舞蹈、绘画、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兴趣活动课,相关处室严格检查,看负责该项活动的教师是否在岗,并且要求该项活动负责人本人签名,学校计算负责教师的工作量。未按时履职的,要扣工作量,无故缺席的,更要双倍扣罚。正因为有第七节活动课,让教师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舒缓了压力,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那时候高考成绩逐年攀升,黄石二中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教职工幸福感爆棚。

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黄石二中的英语教师们敬业爱岗,勤奋努力,他们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教育的征途,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持续激励着后来者怀揣赤诚,为黄石教育的梦想奋勇拼搏。

叶惠兰,女,退休教师,曾任黄石二中党办主任,所教学科---英语。

                             2025年3月21日